校园服务热线:021-65640000
  • 后勤社会化改革之路

后勤管理与服务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服务于教学、科研,服务于师生,服务于学校的稳定和发展。

复旦大学后勤社会化改革之前的服务保障可以概括为“小机关、多实体、大服务”的模式,实行人员经费总额承包制度。总务处下设饮食、房产、接待、车辆、幼托、校医院等十多个实体中心,集管理、服务、经营职能于一身。这个体系为学校的稳定发展做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但随着学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张,在不断转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大环境下,其不适应性和滞后性日益显现。1999年为贯彻中央关于开展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精神,我校成立了后勤社会化改革工作小组,并确立了“三个转变”的改革目标和“三步走”的实施方案。此方案在校党委扩大会议上获得通过并写入学校发展规划,一直指导着近年来后勤改革的各项工作。

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实践和探索,我校初步完成了后勤服务保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上的改革,基本确立了在学校管理方主导下,由学校组建的后勤公司、引入的社会企业等多元参与的服务格局,实现了后勤保障从学校独家经营向多家社会企业共同参与服务竞争的转变,管理也逐步走上了专业化的道路。目前,我校校园绿化养护与环卫工作全部由社会企业承担,餐饮有23家社会企业参与经营,营业额接近总额的50%,学校职能部门监管的公共物业有4家社会企业进驻,公共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班车、通讯等业务也都有社会企业参与服务,社会企业员工占到后勤服务总人数的60%以上,学校组建的后勤公司中劳务工已占到70%多。

后勤社会化改革提高了服务质量和水平,提高了保障能力,但与学校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及广大师生不断增长的需求相比,后勤服务保障工作还存在很大的差距。特别是在目前社会市场行业标准和规范不太健全,经营服务存在不同程度失范现象的大背景下,加之我国高校办学模式对保障和稳定的特殊要求以及学校投入有限等各种因素制约,决定了我们的工作还存在诸多问题: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思路还需要进一步明晰,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理顺,服务保障的架构尚不健全,服务保障的内容、形式不够丰富,规章制度特别是符合高校后勤特点的管理标准、规范有待进一步完善,监管队伍的专业化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师生的理念、文化需要进一步培养。

今后,我们将继续坚持服务教学科研、服务师生生活、服务学校发展和环境、服务育人的原则,以“服务师生、科学管理”为指导,与已有的改革实践相承接,与当前的实际情况相适应,遵循高校办学和市场经济规律,以“专业、优质、高效、便捷”为基本要求,继续深入推进各项改革,争取十二五末基本建立起支撑学校事业发展和一流大学建设的新型后勤服务保障体系,即:管理科学规范,制度健全,服务覆盖全面,形式多样,管理与技术队伍学历、年龄结构合理,管理与服务专业化水平显著提高,保障能力明显增强。